若你被邀請到法國人家裡用餐,一開始一定都會有〞APÉRITIF(讀音: 阿胚(ㄏㄧ)踢)〞,俗稱〞APÉRO(讀音: 阿胚厚)〞
APÉRITIF的詞義除了指餐前酒外,也可以指餐前的小點心
意思是在享用正餐前的小酌,還會搭配一些方便一口食用的小點心,然後就... 開開心心地跟大家聊天
是小酌而已哊~~ 不是台灣豪邁式的乾杯呀~~ 可別搞錯啦!!!!
APÉRITIF/APÉRO的時間可能半小時、也可能一小時以上
若晚餐的話,法國大概都約在晚上七~八點碰面,所以先0.5~1小時的APÉRITIF/APÉRO後,真正開始晚餐的時間可能都晚上八~九點了哊~~
如果怕空腹喝酒容易醉 ,或是怕等到正餐時都餓死的話 ,事先自己可以先吃點東西墊墊肚子
每次看到各種酒一字排開時,都讓我好興奮呀~~~
尤其到親朋友好家作客時,因為每個人家裡的藏酒不同,所以總能品嘗到不同種類的酒,超開心的~~
我們家的習慣都是會準備幾種不同的酒種,讓客人隨自己喜好選擇搭配
(嗶嗶!! 愛喝的個性太明顯囉~~ 請收斂點 )
當然,如果你不想喝酒的話,不用怕~ 大家不會強迫你喝啦~~
至於酒測的話,在法國一瓶25cl啤酒、一杯紅酒還不至於超標,所以駕駛並非完完全全不能喝
APÉRITIF/APÉRO時間,無非是宴飲交際的時刻
我想其作用在於小酌開胃外,並利用酒精讓大家放鬆,為接下來的愉悅用餐揭開序曲
即便,跟親友接下來沒有要共同用餐的打算,也能相約來個APÉRITIF/APÉRO話家常哊~
(照片:某天APÉRITIF/APÉRO所準備的小點, 長棍麵包、玉米餅、Saucisson(乾香腸)、橄欖及各式沾醬)
<<準備方式 >>
雖然有一說法是,餐前酒通常選用苦艾酒、香檳、菲諾雪利酒、阿曼提拉多雪利酒,或其他類型的雪利酒,及任何不氣泡、乾型、清淡的白葡萄酒
但......
我在法國去了許多人家裡喝過APÉRITIF/APÉRO,並沒有限定這幾種酒吔~~ 氣泡類酒也一樣會擺上桌呀~~
我想一般家裡or現在?已經不這麼要求啦~
我公婆家的作法是,什麼酒都可以,自己喜歡喝就好
所以除了基酒外,別忘準備果汁(一般最常用到柳澄汁)、氣泡水,以方便調製成雞尾酒
不過我們的習慣是,用餐前並不會提供紅白葡萄酒,因為之後享用正餐&甜點時就會喝到啦~~ XD
小點心則需選擇鹹品,並方便一口食用
如:堅果、Cracker餅乾、起士、Saucisson(乾香腸)、生火腿、醃醺肉品、橄欖、長棍麵包配各式沾醬(如:Pâté肉醤)、洋芋片......等
<<由來&沿革>>
有一說法,餐前飲用少量的酒精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埃及人。
在中世紀,一些含酒精的飲料作為醫療用途使用,並於飯前飲用
例如:以葡萄酒為基底混合鼠尾草、或是以紅酒為基底混合幫助消化的香料
許多記錄顯示,餐前酒的習慣最早出現於1786年的義大利Turino(Turin杜林)
因Antonio Benedetto Carpano(安東尼奧·貝尼迪托·卡帕諾)發明了 “Antonio Vermouth(安東尼奧 苦艾酒)”,一種使用各種乾料調製的強化葡萄酒(註1)
隨後逐漸普及,到19世紀時義大利的餐前小酌已成為習慣
另一方面,在1846年法國化學家Joseph Dubonnet(約瑟夫 杜本內),為打擊瘧疾的而發明了將 “奎寧” 溶於葡萄酒中
因為當時法國軍團在北非飽受瘧疾之苦,而治療瘧疾的良藥 “奎寧” 又非常的苦,因此法國當局發起了一場競賽,希望能找到服用 “奎寧" 的好的途徑。
Joseph Dubonnet發明了一種配方,使用草藥和香料掩蓋 "奎寧" 的味道,他也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這種葡萄酒 ”Dubonnet (杜本內酒)“
除了法國軍團的士兵一直飲用外,Joseph Dubonnet的妻子因為也很喜歡 ”Dubonnet (杜本內酒)“ ,她向有她所有的朋友推薦,最終普及開來。
*註1,Fortified Wine強化葡萄酒:
中譯加強葡萄酒,又稱強化葡萄酒、強化酒,一種加入蒸餾酒(通常是白蘭地)的葡萄酒。加強葡萄酒與使用葡萄酒蒸餾的烈酒不同之處在於,烈酒都是通過蒸餾生產的,而加強葡萄酒只是簡單的將烈酒添加到葡萄酒中。有許多不同風格的加強葡萄酒:波特酒、雪利酒、苦艾酒、馬德拉酒、馬拉加酒、瑪薩拉酒以及卡曼達蕾雅酒。
<<資訊來源>>
*我
*Wikipedia
<<相關文章>>
*❤Sparkling wine 氣泡(葡萄)酒的介紹:由來&沿革、釀製方法、釀製流程、氣泡差異、甜度等級 ❤
*
留言列表